亚星官网-仁勋吹上了:卖给中国的好处,特朗普懂
- 亚星官网
- 2025-08-30
- 9
- 更新:2025-08-30 03:47:45
## 芯战背后的商业理性:黄仁勋为何直言对华销售芯片“特朗普懂”?
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地缘政治漩涡中,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的发言激起千层浪。他公开表示继续向中国销售芯片符合美国利益,甚至直言“特朗普懂这个道理”。这番表态超越了单纯的企业利益诉求,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科技产业链的深层逻辑,以及商业理性与政治博弈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黄仁勋的立场建立在冷酷的商业现实之上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,占据英伟达销售额的约五分之一。突然切断这一市场,不仅将造成巨额财务损失,更会迫使中国加速自主研发,最终削弱美国在芯片领域的长期优势。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产业分析师的认同——科技霸权依靠的不仅是技术领先,还包括市场主导和标准制定能力。
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虽以强硬著称,但实则采取了相对实用的做法。2018年至2020年间,美国政府虽然将华为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,却多次颁发临时许可,允许美国企业继续与中方合作。这种“精准打击”而非全面脱钩的策略,反映了特朗普团队对科技产业复杂性的理解——既要遏制中国技术进步,又要避免对美国企业造成过大伤害。
黄仁勋的发言也揭示了美国科技巨头的困境。它们必须在遵守政府法规的同时,维护全球市场份额和供应链地位。英伟达在限制令出台后迅速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“降级版”芯片,正是这种平衡术的体现。企业不得不游走于政策缝隙之间,寻找既不违反规则又能维持商业利益的方式。
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关于技术主权的不同理解。强硬派认为必须全面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出口,保护国家安全;实用派则主张保持一定程度的商业往来,既维持美国企业竞争力,又避免加速中国自主创新。黄仁勋显然是后者的代表,他的观点建立在长期商业观察之上:完全脱钩只会促使竞争对手更快成长。
科技产业全球化的本质是相互依存。一颗高端芯片可能在美国设计,在台湾制造,在中国组装,最终销往全球市场。这种深度交织的产业链意味着,任何试图强行割裂的行为都会产生连锁反应,伤及发起者自身。黄仁勋的呼吁正是基于对这种产业现实的清醒认知。
在中美科技竞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,企业领袖罕见地公开表达与政府政策相左的意见,反映了商业理性与政治考量之间的张力。黄仁勋的直言不讳或许暗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:科技企业不再被动接受政策安排,而是主动参与塑造国际技术贸易规则。
无论特朗普是否真的“懂”这个道理,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:在全球化科技产业链中,纯粹的技术保护主义可能适得其反。在保障国家安全与保持商业竞争力之间寻找平衡点,将是未来数年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最大挑战。而像黄仁勋这样的行业领袖发声,将为这场重要辩论提供不可或缺的商业视角。